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审稿人要求公开原始数据是常见情况。妥善应对既能体现研究的严谨性,也能推动论文顺利通过审核。翰鲸学术辅导为大家梳理应对的具体方法。
收到要求后,先明确审稿人需要的原始数据具体是什么。区分哪些数据属于必须公开的核心数据,哪些涉及隐私、专利或合作方保密信息。比如医学研究中的患者隐私数据,即便公开也需进行匿名化处理。对于不能公开的数据,要提前准备好合理的说明依据,如相关伦理规范或合作协议条款,避免因盲目公开引发问题。
确定公开范围后,对原始数据进行系统整理。按研究步骤或数据类型分类归档,标注数据来源、采集时间、处理方法等关键信息,让审稿人能清晰追溯数据的产生过程。使用规范的表格或图表呈现,避免数据杂乱无章。同时,附上简要的数据说明,解释特殊数值的成因或异常数据的处理方式,帮助审稿人快速理解数据内涵。
针对数据公开事宜,主动与审稿人沟通。若数据可全部公开,在回复中说明数据的获取方式和呈现形式,方便审稿人查阅。若部分数据因合理原因无法公开,诚恳说明情况并提供替代方案,比如提供数据摘要、统计分析结果或第三方验证报告。沟通时保持专业态度,避免辩解,聚焦于如何通过其他方式证明研究数据的可靠性。
面对审稿人要求公开原始数据,冷静应对、规范处理是关键。这既是对研究负责,也是学术交流的重要环节。翰鲸学术辅导希望研究者们掌握应对方法,在遵守学术规范的前提下,顺利推进论文发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