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展示和提升“问题意识”,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门类似“心学”的功课。如果说,一篇学术论文是一件艺术品,那么,作者首先必须要“心灵手巧”,“独具匠心”。其中巧思,就要求我们能够从固定的事物、情况中看到不同角度的问题,怎么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翰鲸学术辅导有以下见解。
(1)拓展阅读领域
阅读大量的学术文献,不仅要涵盖自己专业领域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成果,还要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例如,研究教育心理学的学者,可以阅读社会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文献。通过广泛阅读,接触到不同的观点、理论和研究方法,从而发现学科交叉处的潜在问题。比如在教育技术与心理学的结合点上,思考如何利用新兴技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这可能就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2)批判性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味地接受作者的观点,而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分析研究的局限性,比如样本的代表性是否不足、研究方法是否存在缺陷等。例如,一篇关于某种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论文,若其样本仅来自于一所学校的特定年级,那么就可以思考这种局限性对结论的影响,进而提出更具普遍性的研究问题,如该教学方法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学生中的适用性如何。
(1)观察现实生活
将学术研究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现象、行业动态等,从中发现问题。例如,随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人工智能诊断的准确性在不同疾病类型中的差异,以及如何解决患者对人工智能诊断的信任问题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可以成为学术研究的切入点。
(2)追踪学术热点
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趋势和热点话题,参加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与同行交流。在这些场合中,会听到各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环境科学领域,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是热点,通过与同行讨论,可能会发现关于某种减排措施在特定地区实施的可行性和潜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空白,从而确定自己的研究问题。
(1)日常反思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养成反思的习惯。例如,在完成一项课程作业或小型研究项目后,思考自己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这些可能就是潜在的研究问题。比如在研究某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时,发现不同土壤条件下的数据存在异常波动,这就可以进一步探究背后的原因,形成一个研究问题。
(2)自我提问技巧
运用一些提问技巧,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等。以企业管理研究为例,对于一种新兴的管理模式,可以问 “这种管理模式是什么样的运作机制”“为什么它在某些企业中取得了成功而在其他企业中效果不佳”“如何优化这种管理模式以适应不同企业的文化和环境”,通过这些问题来挖掘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敏锐的问题意识,为学术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问题意识还需要我们在研究实践中反复琢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