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撤稿可以发生在发表之前的任何阶段,包括送审前、审阅中和修回中,这是作者的个人权利。然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随着SCI论文进入后期,撤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外审结束阶段,一般的撤稿请求很难被编辑接受,因此必须把握好撤稿的时机。下面翰鲸学术辅导为大家科普相关内容。
明确原因:先确定撤稿的原因,比如数据错误、发现更合适的期刊、不适合该期刊的研究方向、与其他论文内容重复等。
与共同作者沟通:如果论文有共同作者,必须与他们进行充分沟通,确保所有作者都同意撤稿,因为撤稿可能会影响到所有作者的学术利益。
查阅官网:访问所投期刊的官方网站,在“作者指南”“投稿须知” 或 “常见问题” 等板块中查找撤稿相关规定,了解期刊对于撤稿的具体要求和流程。比如有的期刊可能规定在某个阶段后就不允许撤稿,或者对撤稿次数有限制。
撰写邮件:给期刊编辑部发送正式的撤稿邮件。邮件中要包含论文标题、投稿编号(如有)、所有作者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清晰明确地表达撤稿请求,并简要、诚实地说明撤稿理由。例如,“尊敬的编辑,我是论文《×××》的作者,投稿编号为 ×××,由于我在研究中发现部分数据存在错误,需要进一步核实和修改,故申请撤稿,非常抱歉给您带来不便。”
提交材料:若期刊要求,可能还需填写撤稿申请表,或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数据错误的说明、与其他论文重复的对比等,要及时、准确地提交。
耐心等待:提交撤稿请求后,需要耐心等待期刊编辑部的回复。编辑部会对撤稿请求进行审核,可能会与作者进一步沟通了解情况,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
确认撤稿:如果撤稿申请被批准,编辑部会发送确认邮件,告知撤稿已生效。要保存好这封邮件,作为撤稿成功的凭证。若撤稿请求被拒绝,也应尊重期刊的决定,与编辑进一步沟通解决问题。